近年来,西宁市将促进残疾人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,多措并重为他们发明工作创业时机,获得明显成效。
在青海省西宁市残疾人归纳服务中心,高位截瘫的作家都海成正熟练地操作着特制电脑设备做文学创作。这位先后出书《追梦》《醒》《纸飞机》等著作的残疾人作家,本年4月又推出了新作《花落谁家》。“是残联供给的技术练习和辅佐设备,让我可以持续坚持写作愿望。”都海成慨叹地说。
在职业技术练习方面,2025年西宁市投入专项资金323.341万元,展开多层次、精准化的工作技术练习。其间,172.5万元用于1150名乡村残疾人的种饲养实用技术培育和练习,92.541万元用于360名残疾人的民间工艺品制造、中式烹饪等职业技术练习,58.3万元用于130名残疾人的“师带徒”专项练习。这些练习项目估计将协助250名残疾人完结工作再工作,实在提升了残疾人集体的工作竞争力。
为激起残疾人创业立异生机,西宁市立异性地举办了首届残疾人创业立异大赛。大赛共搜集到13个创业项目,包括手艺制造、直播零售等多个范畴。经过严厉评定,终究有6个优异项目锋芒毕露,其间1个项目被列为要点扶持目标。这些项目不只展示了残疾人的创业才干,也为更多残疾人工作供给了新途径。
恢复服务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根底保证。西宁市投入175.46万元,在7个社区(城镇)建造交融恢复驿站,为1500名残疾人供给专业恢复服务。一起,分两批次投入351.6万元,完结586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。这些实实在在的举动,明显改进了残疾人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条件。
西宁市还出台《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举动实施方案》,经过构建0-6岁筛查干涉系统,为孤独症儿童未来的社会融入和工作才能培育奠定根底。这一立异做法表现了西宁市在残疾人服务方面的前瞻性考虑。“促进残疾人工作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求政府、社会和残疾人本身的共同努力。”西宁市残联副理事长高波表明。